第313章 各自的战场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笔趣阁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13章 各自的战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3章 各自的战场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313章各自的战场外交之事自然不可能单凭裴世清和犬上御田锹的商谈就简单的定下来。

  两个人的交谈更多的乃是交换意见和敲定方向,更细节的东西还需要鸿胪寺的司仪署和使团上下一步步商议条款细节。

  而整体计划也完全说不上有啥复杂,至少对御田锹来说,裴世清所赠他拿的甚至还有些惶恐。

  毕竟这位鸿胪丞从头到尾说的都很有道理:

  既然倭国心慕夏言,那何不送一批勋贵子嗣过来,让他们从小就在华夏长大,学中国雅言,晓中国制统,观中国匠技,读中国经典,等到加冠学有所成之后,再回倭国一展所长,固邦邻之友好,岂不美哉?

  而为了聊表诚意,这位鸿胪丞也承诺,唐朝可以派一批夫子和匠人过去,为倭国造学塾授技艺。

  在这样的诚意下,倭国开放一个港口作为唐朝海师驻守之地,大船好便于输送往来的唐人和倭人,御田锹也觉得合情合理。

  甚至唐朝还考虑到倭国鄙薄穷困,提供这支水师所需要的补给供养太过吃力,因此提了一个建议:

  只要这个港口周围一起租借给唐朝的土地大一点,俺们唐军可以辛苦一点,自己种!

  这般提议将御田锹感动的眼泪汪汪,只觉得如今才领略到上国风采!

  此般胸襟气度,实乃倭人之难有!

  可笑来之前那些勋贵一个个还惦记猜测唐朝回礼能有多丰厚。

  如今在暗中已经落户长安的御田锹只想嘲笑他们:何其浅薄也!

  倭人使团内对这般庞大的计划也并不是全盘通过,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而这些异议经过御田锹整理,摆到裴世清和杜如晦面前时,便不禁让两人哑然失笑。

  使团成员认为,既然他们是出使大唐的第一批使者,那么选入大唐读书的第一批倭人子嗣,便应该以使团成员子嗣优先。

  使团成员反对,认为唐朝天兵还需自己劳作实在是有失倭国体面,他们一定要联名上书,请天皇……啊不,请倭王务必划出唐军的给养。

  杜如晦脸色微妙:“他们竟不担心若有不预……”

  裴世清摇了摇头:

  “只要来长安见我唐之文治武功,何人会认为我唐对孤悬海外的穷乡僻壤有所图谋?”

  “且……彼辈亦心怀鬼胎也。”

  “哦?”杜如晦表示很有兴趣。

  裴世清沉吟了一下,随即就将从御田锹处探听到的倭国境内情况娓娓道来。

  简单来说便是三年前推古天皇未定太子而驾崩,倭国内发生了继嗣之争,豪族苏我氏趁势而起,矫诏处死了敌对家族的家主,并迫其子嗣自刎断绝血脉,随后扶持了田村皇子继位,成为如今的天皇。

  崛起的苏我氏招摇过市,宅院陵寝皆制比天皇,并私征徭役修筑宫殿。

  杜如晦一时间感觉这剧情也太熟悉了:“挟倭王以令豪强?”

  “这还仅是内患。”裴世清摇摇头:

  “新罗百济与倭国有百年之怨,争战不休,这御田锹出使我唐,暗中承倭王之命,欲联新罗百济除精兵,谋除苏我氏。”

  杜如晦再次摇摇头:“三国鼎立?”

  到这里他哪能不明白,他们几人谋划至此,便是生怕倭国生逆反之心,故而前后打点谋划小心翼翼。

  结果没想到那倭王不甘心受豪族钳制,亦想借力除掉那读作曹氏的苏我氏,双方实际上称得上一拍即合。

  那些表面上给予的好处都称得上是白赚了。

  而且杜如晦已经想象得到,当唐军和新罗百济放在一起的时候这倭王会选谁。

  相较于有百年恩怨的新罗百济来说,唐朝乃是隔海之邻且看起来心思都在西域上,怎么看都是借力打力的最佳选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ykwj.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lykw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